鋼琴下課後溝通,只要簡單三要點

有一次路過音樂教室,一位老師正在門口口沫橫飛地跟家長訴說孩子視譜、手型力道的問題,老師的話聽起來大概只有我學過音樂、教過琴的才懂,只見家長懵懵懂懂、含含糊糊地點點頭,我想她回家可能也一頭霧水,而心裡的結論是,"孩子學得沒有那麼好"。

 

現在鋼琴才藝的課後溝通,比較像是公司會議的簡短報告,老闆(家長)要的很簡單-----進度 ! 成果 ! 而不是冗長的推託之詞,細數自己的種種困難,央求老闆再多點經費、資源、時間,那麼很快地老闆就想把你fire了。

 

溝通流程大致上有三個要點:

一、該堂課成果

只要簡單挑個今天上課有進步的點報告,例如"今天教了一首比較難的曲子,孩子比以前更有耐心,或是學得更快,或是本來覺得很難,我們一起練習了很多遍,最後還是達成了耶........。

總之,挑個好的說,讓家長感覺這堂課上得有意義、錢花得值得。

 

二、交代回家功課

不讓第一流程的誇獎變得空泛,也是要說說這堂課學了之後,孩子可以更進步的地方,例如 : 這首曲子上課已經會了,但是回家要練多一點次數會更熟;或是回家的基本練習要特別注意手指有沒有站好......。交代的難易度要看家長回家的配合度,如果是放任型的,就只要簡單說,已經跟孩子約定好,功課要彈10遍。如果是高度配合型的,甚至要鉅細靡遺寫在聯絡本上,請家長照著練習步驟複習。

 

三、遠程目標

這個遠程目標設定,要為孩子量身訂做,找出學生特別需要進步的點,例如上課練習配合度很差,半年後可以坐得住好好練習;或是手型很差,半年後可以進步到手指不凹陷;或者是幫學生預定檢定、比賽等等。這個不一定要經常報告,可以簡單說一下目前進行到甚麼階段了。

 

也就是,要讓家長感覺,上課的進步成果大於缺點,而缺點又是老師正在改進的,並且也規劃出遠景目標,公司(學生)都一直在成長茁壯!

 

不合理的要求

當然,老闆有時也會提出不合理的要求,明明回家都沒練習,卻要求進度;明明資質不好,卻要跟別人比較;整天追著老師問學習狀況,卻不管孩子的態度問題。面對這種不合理的要求,老師也不應該全盤接受,還是要拿出自己的專業與底線,請家長自己也要付出心力,而不是只要求老師,誤以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(而這個"好"還是家長定義),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?

面對這種家長,有時就是適時放手,空檔可以留給更好的學生。

 

畢竟,教學在現在的社會,不是一生無私的奉獻,他就是一份買賣的工作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鋼琴學費定價的秘密

 

決定鋼琴老師時,除了車程距離、老師的學經歷、教室環境、教學理念與成績等等,價格也是很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。

 

當然很多老師會以自己的學經歷來定價,從最高價位的大師級、海外歸國、大學教授等等,一堂課大約幾千元,再者音樂碩、博士、國、私立音樂科系、非本科系等等以此漸漸降低價位。

 

但是撇除老師沒有經濟收入壓力,或是不願被迫向環境低頭的,一般鋼琴學費的價位還是以市場機制為主要決定因素。

 

一般來說,需要降低價位來吸引學生,是鋼琴學費低廉的最主要原因。

也就是老師的排課率不夠高,需要新生來填補空缺,提高收入。

一個老師倘若有50個學生,已經是很累人的數字了,一個學生月費平均2600元來算(城鄉差距、學生曠課請假、學生程度高低不同收費等等),不需抽成的話一個月有13萬的收入,抽成後也許近10萬。

 

但事實是,很多老師並沒有辦法達到這個學生量,留不住舊生,且流失的補不足、一直有空缺,只好削價競爭。

 

所以,一個可以維持個人定價的老師(甚至漲價),大概原因可以猜測其空檔極少且珍貴,老師寧願以價制量,篩選品質好的學生。而空檔少的老師,概因都是舊學生學了就是七、八年以上,或是交出了成績單,足以讓新學生趨之若鶩。

 

 

因此,如果比較了該區周遭的鋼琴學費,可能可以思考,為何便宜 ? 是因為cp值高還是老師教學能力不足? 為何貴 ? 是因為老師教學成績優秀還是不缺錢?

 

如果不想自己也成為放棄鋼琴的其中一位學生,看到價格就決定老師並不是明智之舉。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大人們,請用三年的時間圓鋼琴夢

一般說來,成人學琴的很多,堅持的很少,目前遇過學最久的成人大約3-4年,最短的一期四堂課,連琴都還沒買就放棄了。

 

 

先說說成人學琴的缺點,最主要就是急著速成,聽到某首歌很想學,但是因為完全零基礎,老師每次上課頂多只能教幾個小節、左右手分開,學生回家練了覺得很花時間、很花學費? 於是很快地果斷放棄!

 

 

另一個缺點是,彈琴所需要的基本能力,例如施力與協調、節奏感、聽力等等,到了成年後幾乎已經沒有可塑性,很難突破定型,因此通常練的曲子難度有限,就好像成年人學舞蹈、體操一樣。

 

 

但成人學琴最大優勢就是理解認知,樂譜可以看得懂(不是看得快),基本樂理也能通,例如和弦,也能知道按老師交代的方法練習,回家幾乎都能正確彈奏,上課不用一直訂正。

 

 

因此,成人學琴如果願意花時間、花學費慢慢練,三年後要自己看譜彈出一首流行歌曲大致是沒問題的,雖然精緻度、速度可能不及專業。但是能彈出一首自己喜歡的歌,不就是一般成年人一開始學琴的心願嗎?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在培養孩子彈琴的表面興趣嗎?

 

有些家長一開始說要讓孩子學個興趣,老師就用讓孩子有興趣的方向教學,殊不知學了一陣子,家長還真的以為自己的孩子對音樂很有天份及熱忱,突然間要考個音樂班、檢定、比賽......,這對很多鋼琴老師來說,真的是晴天霹靂、措手不及!!!!!!!

 

一般坊間的鋼琴教學主要分為兩種系統,一種是練手指功夫的古典路線,就是莫札特、貝多芬、郎朗那種;另一種是速成流行歌曲,比較像大人學琴,想要自娛。(p.s.如果是爵士即興,也是非常專業的路線,但一般市面較少這樣的師資教授。)

 

 

因為古典路線就是長期抗戰,就像少林寺練功夫一樣,手指獨立性、手的各部位力道施力技巧、快速音群.......,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,才能上場打贏一場比賽。

 

 

但是速成的流行歌曲路線不是,一般老師會找一些學生有興趣的曲子,樂譜程度不要太離譜,把音找出來彈出聲音,甚至寫上簡譜,熟練後聽起來像一首歌曲就好。因為不太需要痛苦無趣的基本功,也不用從無聊的歌曲循序漸進,通常學生會因為可以彈出曲子而感到樂趣,大概就是像手機的音樂app一樣,跟著圖示方塊按出聲音而已。

 

 

當老師發現,學生不太愛練琴,家長不太重視練琴,那麼就會漸漸偏重速成快樂路線,所以有時候這些學生彈琴時,手型很差,音色很模糊,也沒有什麼音樂性,其實很像在聽抓娃娃機的音樂,有點粗糙,但是學生的確是有興趣的,很願意回家彈。

 

 

問題來了,當家長以為這樣的表現就是真正的音樂興趣,而要推孩子到專業路線時,孩子會發現,怎麼曲子開始變無聊了,怎麼手指很累了,怎麼要練很久,他就一下子沒有興趣了!!!因為這種音樂興趣只是表面的,一直以來,他被餵養了太多甜食!!!!

 

 

真正的音樂興趣,應該是像打電動破關一樣,設計好一點點小關卡,讓學生一點一滴地過關斬將,慢慢地培養耐力、受挫力,漸漸地發現自己等級越來越高,而產生成就感,進而有了真正的彈琴興趣!

 

 

其實家長不太懂這些,當他們希望孩子對彈琴有興趣時,老師應該明確告知不同的教學會有不同的成果,保護學生學習權利,也保護自己的教學名聲!

 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鋼琴啟蒙老師重要嗎?

 

很多家長認為,孩子剛開始學鋼琴也不知道能持續多久,老師就"大概"找一下就好,距離近的、學費便宜的、時間方便的......,等以後有興趣了再說。

 

如果說,只是學五線譜上的音怎麼彈,那大概"成果"不會差太多,只是"教法"不同。就跟學字一樣,最終目的就是可以認字-----反正有彈出聲音就好了。

 

但是如果是學"彈琴"----好聽的鋼琴聲,那跟學瑜珈、學朗讀一樣,很需要老師個別矯正、修飾,才能學到最正確的姿勢、最好的音色。因此視訊上課或AI能不能完全取代真人老師,是值得商榷的。

 

再來是學習過程,一樣是教do、re、mi,老師可以三分鐘講完,也可以花三堂課教,老師是否能根據學生的年齡、個性、資質等等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,如果只有千篇一律的教法,師生緣顯得很重要了,這個教法還要剛好適合這個學生。

 

如果是不合適的師生,學習過程會慢慢地產生痛苦,功課太難或太無聊,進度跟不上或是沒有所謂進度,學生學習看起來沒有進展,這時家長是否心想,還好當初沒有花太多心力找老師(或買琴)!?

 

因此,跟啟蒙老師聊聊教學想法應該是比其他考量更重要的事。

1、老師對學習態度的想法

2、老師對學習進度的想法

 

即使是大學教授,也是有完全放任學生彈琴的,因為資質不夠、練習不夠,老師就採放生教學法,只負責旁聽。相反來說,即使是幼兒園的課後鋼琴班老師,也是有嚴格到學生討厭鋼琴的。

 

建議的啟蒙老師是,願意放慢進度等學生,也願意配合孩子學習態度,但是又會有所規範,讓孩子漸漸建立學習習慣,再慢慢加快進度。

 

找好的啟蒙老師是很花時間的,就像找髮型設計師一樣,想好好燙個頭髮,你會看遍設計師的成果照片,也會搜尋評價,並且事前萬全溝通,深怕燙了個可怕的髮型呀!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鋼琴課程的進度太慢?

 

這幾日在Threads看到,家長抱怨小孩的鋼琴功課每週只有兩行,跟老師溝通又沒有共識結論,讓她很惱怒。

 

其實,進度太慢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為----

 

孩子反應差、耐心短

先天學習條件不好的孩子,例如很好動、坐不住,或是學習吸收很慢的,老師上課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讓孩子學會、記得,而且可能也需要比別人更多練習時間與次數。

也就是別的學生可能只花10分鐘,就把一首曲子學會,彈10次,就把曲子練熟7成;但是反應差、專心耐心差的孩子可能要花30分鐘才學會,彈30次才能稍微熟練。先天條件上,這樣的學生學習本來就是比別人辛苦。

 

然後,

家長只強調興趣學習

認為老師不能嚴格、不能兇,只能循循善誘,回家也不能練得太多太辛苦,要興趣為重 ! 那麼,老師只能用其他的遊戲來吸引孩子注意,或是上點塗畫的樂理課,邊玩邊上,畢竟要讓孩子喜歡鋼琴課。

 

家長期待的鋼琴課是,孩子就算不專心、不聰明,進度也不能太落後,至少不能當末端班的呀,然後還要能保有學習熱忱。老師的困難點是,不專心、不聰明,還要有學習樂趣,那麼進度一定很慢呀。

 

這是鋼琴課一直以來的親師問題,偶爾我也無解,因為遇到完全沒有共識的家長。

要讓孩子有興趣,最重要的就是成就感,而孩子的成就感要依據本身的能力來定,如果孩子只能彈兩行,三行以上就挫敗,那也只能先這樣的進度。

然後就是考驗耐心,這三個月只能彈兩行,下個月開始看能不能變成三行,一步步慢慢增加,一年來總能慢慢進步吧,只怕付錢的家長等不了。

 

然而,到底有沒有拖進度的老師 ? 以我觀察,

 

拖進度是曲子程度上不去,而不是曲子數量無法增加。

同一種程度的曲子可以有千百首,學習好的孩子,老師可以一堂上個10首,但是曲子程度不見進步,可能每次曲子都過關,但是還是一直彈同款程度的歌曲。因此,彈兩行的,可能不是拖進度,這老師也許默默花了大把耐心在陪玩陪練呀。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學生說不想上鋼琴課時的檢討書

 

通常學生不想練琴是正常,但是如果是連鋼琴課都不想上,老師就要有警覺心,檢討自己的教學哪裡出了問題。

 

一、進度太急

這是最常見的問題,老師求好心切,急於想交出成績單,歌曲給太難,技巧要求太多,少了趣味性課程,整堂課對學生來說,就是一直重複彈琴,而且是要"很認真"練的那種,學生自然對鋼琴課沒了興趣。

 

 

二、家長意見多

學生回家練琴後,一旁的家長意見很多,一下子說手指沒站好,一下子說拍子不對,嫌棄東嫌棄西,還說起誰誰誰彈得很好,練了被唸,不練更被唸。對學生來說,學琴真是自找麻煩,如果沒學琴,就沒這些麻煩事了。

 

 

三、學生主見強

有的學生個性比較有主見,有自己想彈的歌曲,也不喜歡被規定練習,課程就是想要按照自己的喜好來。對他們來說,程度變得較難時最容易放棄,因為太考驗自尊心,沒有成就感。

 

 

收到學生不想上課的訊息時,第一要探家長口風,是無可奈何、尋求老師幫助,或是只是抱怨,但仍堅持孩子要繼續學。不管哪一種,老師應該要能盡快改變上課方式,獲得各種家長的支持,一起幫學生度過此關。

 

尤其此刻通常需要放慢進度,老師要讓家長知道,此時是陪著孩子再次學習成就感、恢復自信心,如果是因為考試、比賽等等,也要一起討論是不是要再緩一緩,或是在家陪孩子複習。

 

總之,老師能收到訊息時是好事,至少家長願意釋出溝通空間,老師提出策略來改善教學,反而能讓家長看到老師的努力與用心。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使用節拍器練琴的四個時機

 

Andras Schiff大師說:「不鼓勵學生使用節拍器」,我想那是指曲子已經純熟,需要彈出自己思想意識的時候,自然不需要靠節拍器來限制音樂的流動。但是"練琴"的時候,一定要用節拍器!!!!!

 

一、初學就要使用

即使是一首"瑪莉的小羊",曲子就包含了一拍、兩拍以及最後的四拍,在初學還不覺得辛苦的時候,就可以開始練習跟著節拍器數拍子,以及漸漸地跟著加快速度。幼稚園的學生也可以自己學習調節拍器,看著數字一直增加,曲子一直彈快,他們其實覺得很有趣也有成就感。

 

 

二、困難片段時使用

整首曲子卡住某一個地方時,孩子很喜歡重頭再來一次,但是這樣不熟的地方練習次數還是少於熟練的地方。因此可以先抓出整首曲子的速度,然後把困難片段降慢,再一點一點練到速度,甚至更快一些,最後再重頭練一次,看看是不是能全曲通順!如果把某個速度當成練習目標,比起聽老師說"再一次、再一次、再十次"時的心情會好一些。

 

 

三、複雜節奏時使用

當曲子出現比較複雜的節奏,例如附點音符、三連音、或是長串的多連音、不對等節奏等等,學生有時會抓不到拍點、雙手沒辦法協調,就可以使用節拍器幫忙劃分拍子。當然,這屬於更專業的部分,常需要老師協助。

 

 

四、增加速度時使用

練習音階、哈農等等基本功時,速度是很重要的技巧之一,此時除了一味地把速度往上加,也可以練習兩個音一拍、三個音一拍、四個音一拍等等不同的練習方法,讓彈奏感不是只有"一音一下",而是"多音一下",速度便能無形中提升。

 

 

總之,練習使用節拍器是學琴的重要技能之一。但,何時不能用節拍器 ? 還練不熟時!!!!! 根本還在找音、雙手還要想很久才能彈下去,整首曲子還在視譜階段,那就千萬別用,實在太吵了~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鋼琴老師心中的兩種雷家長

 

說實在話,"雷"家長多多少少會影響老師對孩子的觀感與態度。曾經有一位資深老師私底下說,"同樣上課一小時,老師想要付出多少心血,心中自有一把尺"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練一個小時,也可以幫學生修足細節滿滿的一小時!

 

 

一、干預老師的進度

不管是逃避型的"我們不是要走音樂路線"、"我們只是學興趣"、或是愛面子型的"何時可以比賽"、"什麼時候可以彈xx歌曲",其實對鋼琴老師來說,都很干預教學。

 

首先,音樂路線也不是那麼好走,想逼就能成功;再則,上台比賽、學某些程度的歌也是要有點資質。每一個老師最希望的就是學生學得長久、穩定有成績,這跟家長初心應當相同? 因此,老師自然會盡量讓孩子在不排斥鋼琴的學習下,讓孩子學有所成。偏偏老師在要求學生基本態度時,家長就先幫孩子找藉口,陪孩子培養興趣時,就急著跟老師要成績。

 

 

二、不尊重老師的時間

鋼琴老師的工作就是上課才有錢,偏偏有些家長把鋼琴老師的工作當成責任制。有一些遲到的家長有一種特性,晚幾分鐘來,他自動會晚更久來接,沒辦法尊重規定好的上課時間;還有臨時請假的、突然忘記上課的,對家長來說,可能就是一小時的空缺而已,但是老師可能早就打扮好出門,或是因為臨時空堂而只好坐著乾等。這種不尊重老師時間的,還很喜歡自己排課,下午孩子要午睡、晚上要吃飯等等,這種瑣碎的理由都要老師配合排課。最後一種是家長完全沒有自覺的,就是愛聊天,下課後聊個半小時沒完,以為這樣跟老師變成好朋友?或是私下line個不停。這些額外付出的時間,對老師來說,通通都是"無薪加班"。

 

以上兩個大雷,是家長個性使然,幾乎無法因為溝通而改善,算是燙手山芋。其他的小問題,孩子上課秩序、教學方法、練琴興趣......,對有經驗的老師來說,都是可以透過努力進步的。如果家長想要當孩子的神隊友,首先避免自己當"雷"家長呀!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鋼琴功課練得不正確怎麼辦

 

其實多數的學生大都是會練琴的,除了練得不熟,許多是練錯了內容,例如錯音、節奏不對、樂句樂段、音樂表情等等各種細節的錯誤。家長也會問,回家看孩子有練習,但是也不知道他彈對了沒。

 

一、老師須謹慎拿捏進度

有的學生就是只能先顧好音符、算好拍子,其他已經分身乏術。也許可以把一首曲子分成兩、三週的份量,第一週先熟悉音高節奏、第二週把觸鍵做正確,第三週把音樂表情、速度也完整練完。或是分配好教本的練習目標,一本學視譜、一本練觸鍵、一首做表情。如果一首曲子想要一開始就教得完整,那就不要太多首功課,讓學生專心把一首曲子學好,也清楚地讓學生知道,功課要求的重點是什麼。面對很粗心、吊兒郎當的學生,有時我也會"打分數",像學校考卷一樣,錯一個項目扣一分,要求學生應當要能完成多少分數。

 

 

二、學生要學習練琴方法

很多學生練琴,從頭到尾彈完,每次錯的地方一樣錯,不熟的一樣慢,就說有練琴。但通常一首曲子,難的地方可能是某幾個小節,就先把那幾個小節練好、練順,再練全部。彈奏時也要看好老師的標記,上面強調的大小聲、音色、觸鍵等等,想好再出手。

 

其實學生回家如何練琴,是老師的重要教學項目之一,如果年紀太小,那就讓他在課堂上練到會了、熟了再回家"複習"。如果是國小中年級以上,就可以教他練習方法,節拍器、做記號、練習順序與計畫等等,讓學生有能力自我練習。

 

 

三、家長先放寬心

每次孩子彈琴交作業,就想成是學校考卷,總是不會每次都滿分吧 ? 也不需要刻意去揪出孩子的錯誤,急著要訂正到完美。鋼琴的學習跟寫考券不太一樣的地方是,很多彈琴動作他是體育練習,今天投籃不進,你不會急著明天就要百發百中,可能下個月進籃率提高10%就是大進步了。家長可以教的是學習態度,這才是老師最頭痛的,要彈不彈、要練不練、一下子生氣、一下子耍賴,如果可以讓孩子配合老師上課,那就是最大功臣了。

 

其實有時候,彈琴就是一個過程,不是一定要到什麼盡善盡美的終點, 而是彈琴的當下,享受了專屬於自己的音樂。

 

文章標籤

鋼琴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345